登校结束,大家陆陆续续往外走。
“池姐,宿野,夏杨,要不要一起吃个午饭?”宋哲宁提议。
池照寒眼神发苶,“想回家补觉……”
“你这一觉非得直接睡到晚上,”夏杨轻推着池照寒的书包往前,“走走走吃完再睡。”
宿野跟在最后,“那吃啥?”
宋哲宁:“西门找一家?还是去桂林路那边看看?”
夏杨:“都背一兜子书,就西门吧,咋样?”
池照寒:“我都行。”
宿野也没意见,点了点头。
西门的几家小店已经挤满了医大附的学生,四个人分开排队,终于在大豪哥麻辣烫等到了座儿。
夏杨和宿野分别要了特辣和微微辣,池照寒和宋哲宁点了酸辣粉。
“宋哲宁你为啥来学文啊?你不是搞生物竞赛的吗?”夏杨往碗里加醋。
“分科之前我认真想了,大学我不想学生物,我想学建筑,首工大建筑文理兼招,”宋哲宁低头夹粉条儿,“学文我、我提高一下审美水平。”
夏杨:“那你万一……我是说万一啊,不是咒你,就说万一没考上工大建筑系,咋办?”
宋哲宁:“那我报法律,或者经管。”
“他肯定能考上,”池照寒拿过醋罐,“还是多操心一下你自己吧,夏杨杨。”
宋哲宁听了前半句正在那儿美,再一听池照寒喊夏杨喊得那么亲,心里顿时跟眼前的酸辣粉一样酸。
“都说了别在学校叫我小名,池、月、月。”夏杨咬牙切齿。
“这不是没在学校里么。”池照寒心安理得。
夏杨被噎得没脾气,看宿野半天没说话,一直专心往小碟里挑香菜,又操心起这边来。
“不吃给我,别浪费。”说着就把宿野挑出来的香菜都放进自己碗里。
“你又是为啥从理科实验出来啊?”宋哲宁问夏杨。
“我学理没后劲儿,学文还能冲一冲好学校,嗨,也说不准,整不好更白扯。”夏杨转头问宿野,“你是老早就想好要学文的吧?”
宿野刚要回应,就被辣椒呛了嗓子,一边咳嗽一边点头。
“老板,来瓶宏宝莱!要那个花生露!”夏杨给宿野拍后背,“费了劲了,早说吃不了辣的换一家不就完了么?”
“那不是,咳咳咳还得排队吗?”宿野接过宋哲宁给他起完盖儿的宏宝莱,“谢咳咳咳咳咳咳。”
“你消停一会儿吧。”夏杨抽了张纸递给宿野。
“池月……”宋哲宁喉头发紧,清了清嗓子,“池姐跟宿野一样,也是一早就决定了,特别坚决,数学老师那个劝啊,咋劝都劝不住。”
夏杨:“她恨不得上初一的时候就想好了,我说池照寒你也是的,不学理上啥竞赛班啊,浪费人家理科老师感情。”
池照寒头都不抬,“又不是我要去的。”
“谁让您老人家分班考试数学考满分呢,”夏杨吃了一大口菜,鼓着腮帮子,“这有时候太有才啊,也是一种负担。”
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,从文理分科聊到大学专业,又从学校食堂聊到桂林路小吃,宿野偶尔说几句,大部分时间只是安静地听着,还是有点儿冷冷的样子,要再过上一段时间夏杨他们才能知道,宿野像现在这样,即使没有笑,心里也是很愉快的。
没想到这么快就和身边的新同学熟悉了起来。
应该可以成为朋友吧?
宿野乍一看不咋好接近,要只是远观,谁都容易把清冷孤傲、目中无人、情商不高这类标签贴在他脑门上,打小儿不如嘴甜爱笑的小孩儿招人稀罕,长大不如开朗活跃的同学受人欢迎,其实只要是多跟他搭话,多花点儿时间跟他待一块儿,就会发现他这人挺随和的。
宿野很需要朋友,却不大懂得怎么去交朋友,一般得靠别人主动,或者靠地缘。很可惜,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人少,热情无畏没心没肺的人也不多,连夏杨这样的都一度被他盯得蔫退了;很不幸,宿野个儿太高了,高一坐在最后一排,靠着后门,没有同桌。
高二算是开了个好头,哪怕吃了微微辣的麻辣烫估计要闹肚子。
结完账出门一起走了一段儿,在公交站点散伙,夏杨和池照寒坐362,宿野跟宋哲宁俩方向,走着走。
东北的夏天有一样好,不管气温多高,只要在树荫下就不会太热,宿野戴上耳机听歌,跟着金属鼓点儿走得挺来劲,只是没一会儿就隐隐感觉不妙,当机立断冲进了同仁书店。
还真是一点儿辣的都不行啊,下次还是别抹不开面子了……争取。
来都来了,处理完大事,宿野到三联和中华书局的架子边翻看新上的书。不知不觉过了一个来小时,等买完书走到门口,才发现外头暴雨如注。